9月11日上午牛金所,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启动会暨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开班式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团省委书记冉波、腾讯公司副总裁唐毅斌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该中心联合共建工作,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00名兴乡青年典型共同参与见证。
校地企携手 为广东兴乡青年搭建专业赋能平台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团省委联合中山大学、腾讯公司共同发起,是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进一步赋能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中心将致力于打造集“政策研究—理论指导—实践教育—成效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性支撑平台,助力广东青年兴乡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广东实施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启动该中心共建将充分依托中山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一流的师资力量,紧密结合腾讯公司在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及创新生态方面的显著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为投身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兴乡青年提供系统性、专业化、前瞻性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为广东青年兴乡工作提供智库支撑和数字化赋能。”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在致辞中表示牛金所,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将被打造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联结纽带”、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课堂”、助力乡村发展的“智库引擎”,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贡献应有的力量。
现场为首批10位专家颁发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智库专家聘书,他们涵盖乡村振兴多个领域,有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域大咖、资深媒体人及乡村文旅运营专家等。其中,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和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九霞等知名学术大咖将为青年兴乡提供智力支撑;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将结合腾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及创新生态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青年兴乡提供数字化赋能。
更聚焦更显活力 广东青年兴乡呈现新特点独行快,众行远。青年兴乡培育计划通过构建“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的进阶式育人模式,目前已累计培育超10万名兴乡青年火种、2000多名兴乡青年创客以及100名兴乡青年典型。
相对于去年,今年百人典型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助力“百千万工程”更加聚焦、更有活力牛金所,精心选拔35周岁以下的返乡创业青年、村庄合作社青年骨干、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村干部、种养殖大户等青年典型标杆。
二是学员覆盖的产业体系更成熟、领域更齐全,覆盖水产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非遗文创、乡村文旅等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更加深入。
三是注重通过交流合作推动项目落地、村民增收:学员杨宗谨组织8名兴乡青年成立合作社,2025年7月在全省10个地级市的11个村镇,开拓5680亩“多年生稻+禾虫”合作田;壮锦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冀麒宇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们通过人才、资金、土地入股,在100多座城市开展超1000场非遗传承活动,让900多名村民普遍实现一年增收5万多元。
品牌赋能、抱团发展 构建青年兴乡可持续发展生态圈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作为“百千万工程”关键的人才支撑举措,旨在广泛动员、引导和赋能广大青年投身县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激发青年返乡入乡的内在动力与持续活力。
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实施近两年来,已为兴乡青年构建起由共青团、企业、高校共同参与支持的资源生态圈,实现青年、项目、资金、渠道的深度融合,希望能有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基金会、社会团体等参与到计划中来。”
接下来,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将打造兴乡青年优品,用好微信小店、视频号专项培育载体、《闪亮的青村》第二季等腾讯数字赋能资源,让兴乡青年这一品牌在县镇村遍地开花;发挥兴乡青年联盟、青创协会作用,建设更多兴乡青年合作载体,挖掘更多兴乡青年典型,吸引更多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事业,让兴乡青年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股力量;通过品牌赋能、抱团发展,让青年兴乡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一种模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通讯员 岳青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梁炜培牛金所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