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评丨警惕“伪心理专家”收割焦虑父母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
据媒体报道亿润配资,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升,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一批自称“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导师”的主播。他们以“解决抑郁、厌学、叛逆”为卖点,抓住家长的焦虑心理,用夸张的话术、似是而非的理论和“成功案例”,轻易获得家长信任,课程售价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销量多达几百上千单。
真正的心理咨询需要系统评估、科学干预和长期跟踪,绝非几场直播、几段短视频就能解决。而这些网络心理师往往缺乏专业资质与系统培训,他们也许不懂青少年心理学,却很懂用户心理学,贩卖着半吊子心理学知识,推出“一招见效”“三天改变孩子”“30天戒断网瘾”“一星期远离游戏”“咨询结束后永不再厌学”等服务,精准收割焦虑中的父母,有些“伪心理专家”甚至随意给孩子贴标签。这不仅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而且极有可能延误孩子的心理干预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乱象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这一行,龙蛇混杂,而一些家长本身缺乏对心理健康咨询的正确认识,导致盲听盲信,成为被人肆意收割的“韭菜”。
要避免“助娃”变“坑娃”,需多方合力。平台应加强资质审核,对“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关键词设置专业认证门槛;相关部门需加大科普力度,帮助家长辨别真伪;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完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让专业服务更可及。
作者:陈会玲
出镜:方壮玮亿润配资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