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近日,由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主办的第18期“金湖一街36号·文艺讲座”顺利举行。本期讲座邀请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艺术家戴耘主讲,以“在物的关照中明心见性”为题,围绕材料语言与城市经验道正网 ,分享其雕塑与装置艺术的创作理念与实践路径。讲座由该中心副主任杨晓洋主持。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金琇,创作中心主任吴君,副主任杨晓洋、郝强,以及来自本地艺术界的从业者与观众近5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戴耘的创作聚焦城市拆迁中的红砖、水泥、钢化玻璃等材料,通过打磨、堆叠、镶嵌等方式使其重获生命。他强调身体介入、感知触碰,以回应工业社会中的人与物的疏离。他的代表作如《红日》《竹破》《5斤3两》等,均在日常材料中注入情感与诗性,通过装置构建出具有社会关怀与空间感知的艺术场域。
讲座强调,雕塑不仅是形式建构,更是与时代现实的对话。戴耘将材料视为生命延续体,以艺术方式承载城市记忆,探索公共艺术的精神维度。与会者围绕作品的社会性与现场性展开讨论,认为其创作在材料运用、城市经验与公共空间之间建立了深度连接。
此次讲座为深圳艺术界提供了一个聚焦材料美学与城市文化的交流平台。未来,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将继续推动专业性艺术活动,服务本土艺术生态,助力城市文化发展。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