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城中投资
伦敦当地时间11月3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正式签署诏书,剥夺安德鲁·蒙巴顿·温莎的“王子”头衔及“殿下”称号,并通知他搬离王室住所。用大白话说,曾经的王子安德鲁如今被贬为了庶民。
文|李孟苏
骄奢淫逸的王室逆子
65岁的安德鲁·蒙巴顿·温莎是查尔斯的弟弟,已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近年来,他深陷杰弗里·爱泼斯坦性犯罪案,成为英国王室目前最大的丑闻制造者。
从小,安德鲁就被视为金童。哥哥查尔斯很羡慕弟弟有着他梦寐以求的英俊相貌和清新魅力,说他是“全家有着罗伯特·雷德福容貌的人”。1979年安德鲁加入皇家海军服役,奔赴马岛战场,驾驶直升机勇敢作战,回国时受到女王不乏浪漫的欢迎:母亲献给他一枝玫瑰花,他接过来衔在嘴里。这个战斗英雄的形象让他成为全英国的宠儿。

1982年9月17日,英国朴茨茅斯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右)微笑着看着他们的儿子安德鲁王子(左)(图源:视觉中国)
人人都知道,女王伊丽莎白对这个儿子相当溺爱偏袒,安德鲁是女王的软肋。成年后的安德鲁劣迹斑斑,是“慈母多败儿,不教不理出逆子”的典型。
其实安德鲁很早就表现出顽劣的迹象。他身边的人私下里抱怨说,安德鲁骄横自大、目中无人,海军见习军官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他却开着阿斯顿·马丁呼啸而至。
不久,这种特权意识也开始在公众面前显露出来。1980年代初,安德鲁参加了一次对加利福尼亚的官方出访,在参观洛杉矶最贫困地区之一的一个住宅项目时,安德鲁决定找点乐子,于是用喷漆枪朝随访的记者们喷射涂料。从现场照片看,在场的人只有他在哈哈大笑。
这次事件在国际上对王室造成了灾难性的尴尬。当年的美国媒体评论说这是“自1814年英军烧毁白宫以来最令人不快的一次王室访问”,批评安德鲁是“被宠坏的富家子弟”。白金汉宫不得不替他收拾烂摊子,还为一位摄影师支付了赔偿金,因为王子弄坏了他的相机。

安德鲁大笑着对记者喷彩枪(图源:路透社)
如果说这只是孩子气的过失,最多让王室感到尴尬,很快这位王子就开始利用王室身份为自己谋取私利。他把海军山猫直升机当私家车用,频繁接受免费的海外旅行邀请,四处旅行又带给他与漂亮女性约会的便利,其中不乏电影明星,大家又叫他“风流安迪”。
1999年,他认识了杰弗里·爱泼斯坦,飞行记录显示,2000年他就乘坐这位“金融才俊”的私人飞机,到棕榈滩爱泼斯坦的府上做客。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显示,安德鲁曾接受多次按摩,每次收费200美元,费用由爱泼斯坦支付。
正是他和爱泼斯坦的密切关系,让他今天身败名裂。但他在2019年被剥夺王室官方职务之后,母亲仍然没有“抛弃”他。常常看到女王在安德鲁的陪同下出行,似乎在给儿子一种荣誉,证明他是清白的。2021年4月菲利普亲王去世,在追思会上,女王与安德鲁手挽着手一同进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与此同时,女王不遗余力地补贴儿子的生活。安德鲁作为王室主要成员从1978年开始履行英国公务城中投资,官方从公共财政中为他支付酬劳,据2010年最后一次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安德鲁每年的“工资”为24.9万英镑,而2010年英国人的年平均收入(全职员工中位数)大约是25879英镑。据《卫报》2023年的调查,在此前40年间,安德鲁为履行王室职责共获得近1300万英镑的资金。

为了平息“谣言”,安德鲁接受BBC《新闻之夜》专访,试图否认指控却弄巧成拙。该事件曾被改编成英剧《皇室丑闻夜》(图为《皇室丑闻夜》剧照)
2011年,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对此进行了改革,不再由纳税人支持安德鲁等温莎家族成员的公共事务支出。此后便是女王给儿子发钱,从温莎家族的私人财富中给安德鲁支付费用。2019年,安德鲁接受BBC采访,灾难级别的糟糕表现直接导致他退出王室公务,而伊丽莎白女王和查尔斯王子继续向安德鲁提供年度津贴,据称每年约为100万英镑。2022年2月,安德鲁与爱泼斯坦性犯罪受害者弗吉尼亚·朱弗雷达成了数百万英镑的和解,又是他的母亲和哥哥出了一部分赔偿金。1994年,女王婆婆为二儿媳还了一笔50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130万英镑)的债务。
伊丽莎白女王舍不得儿子搬出家,让他住在温莎大公园里的皇家小屋(Royal Lodge)。说是“小屋”,其实是座乔治风格的皇家庄园,房间多达30间。他的外婆生前住在皇家小屋,王太后去世后,安德鲁在2003年以一次性支付100万英镑的方式取得了皇家小屋75 年的租赁权,每年只需象征性支付极低的租金,媒体评论“可怜的房租像撒在菜里的胡椒面那么稀少”。
安德鲁在1992年与妻子分居,1996年离婚,两人一直离婚不离家,在皇家小屋的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至今,难怪他前妻萨拉·弗格森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离异夫妻。”
2001年,安德鲁从海军退役。这时他仍享有一定的声望,人们普遍认可他在海军中的表现。他本可以靠公共财政发给他的24.9万英镑“年薪”生活——对普通英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像他姐姐安妮公主那样勤勉工作,但他和前妻想要很多的钱,更多的钱。萨拉为了赚钱,甚至在女儿的婚礼上摆个摊,卖自己品牌的茶叶。

安德鲁在瑞士买下的度假屋
退役后安德鲁被任命为英国政府的贸易代表。这项工作很简单,只要求他出国访问,为英国企业争取商业机会。他却把这当作与权贵勾连赚大钱的肥差。安德鲁过着奢华生活,他的收入来源是个秘密。唯一公开的收入来源,是他在1979-2001年服役期间获得的退休金,每年约为2万英镑,这点钱是不可能买下瑞士度假胜地——韦尔比耶山区的度假屋,这栋房产在2014年花1800万英镑的。
王室作家及评论员理查德·菲茨威廉斯对媒体说,安德鲁从没想到为自己争取好的口碑,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公众也很少对他产生好感,认为他自以为是、贪得无厌,脑子也不好使。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生兢兢业业,评论称赞她“从未迈错过一步”,教育儿子失败,成了她一生最大的败笔,最严重的失职。一位了解王室内部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在我看来,伊丽莎白女王应该负很多责任。她给查尔斯留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她一直纵容安德鲁,总是避免与儿子发生正面冲突。”
另一位熟悉女王的王室消息人士说:“问题不仅仅是安德鲁——整个温莎家族都有麻烦。她根本不想介入。她就像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约克公爵,不祥的封号
皇兄查尔斯在剥夺安德鲁“王子”头衔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将弟弟和他的“约克公爵”头衔从“贵族名册”(peerage roll)中移除了出去。按照英国王室的传统,君主的次子在结婚时通常会被授予“约克公爵”的头衔。安德鲁出生于1960年,彼时他的母亲伊丽莎白二世已继位8年,因此安德鲁在1986年结婚时,也获得了这个皇封。
包括安德鲁王子在内,约克公爵头衔前后共被册封过八次。最早可追溯至金雀花王朝,由第七任国王爱德华三世首次册封。
翻看英国王室的历史,被赐封为“约克公爵”的王子要么被处决,要么神秘消失在伦敦塔里,一个个遭遇厄运,少有善终者。这个头衔反复8次被设立,每次都极少被后代继承城中投资,因为历任约克公爵大多数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就死了。
约克公爵,这或许是一个被诅咒的贵族头衔。
1385年,约克公爵首次设立,封给了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兰利的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他先是辅佐侄子理查二世,后来因不满其暴虐而倒戈,转而支持另一个侄子亨利·博林布鲁克篡夺王位,这一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背叛行为,被莎士比亚写入《理查二世》。第二任约克公爵是埃德蒙的儿子爱德华,1415年,在对法国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为救亨利五世而阵亡。一种说法是他被击中头部而死,还有历史学家猜测他在“酷热与挤压中被活活闷死”,不管是哪种死因,这位约克公爵的结局都极为惨烈。
最令人同情的是第三任约克公爵——9岁的理查德(爱德华四世的次子)。1483年父亲意外去世后,他和兄长被叔叔格洛斯特公爵(后为理查三世)关进了伦敦塔,最终遭遇何种杀戮,下落如何,至今仍是历史谜团。

查尔斯一世
第四次设立的约克公爵头衔传给了查尔斯·斯图亚特,在1625年加冕为查尔斯一世,他在英国内战后被议会军审判、处决,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公开砍头的君主。其后,这一头衔再次被设立,转着圈册封给王室里的多位年轻王子,但这些王子都无嗣而终,这个头衔也传承不下去。
直到1920年,乔治六世被封为约克公爵。乔治个性羞涩,热爱宁静的乡间生活,说话口吃,很不喜欢抛头露面,因为要替退位的哥哥爱德华八世收拾残局,他勉为其难地加冕为王。众人原以为保有下去的约克公爵头衔,只得又与王冠合并。
乔治六世的女儿,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1986年第八次设立约克公爵爵位,将其授予她最疼爱的次子安德鲁王子。孰料这一头衔的未来再度悬而未决。安德鲁似乎又在重复祖先们的命运轨迹,给约克公爵这个爵位制造麻烦。
在哥哥把他从贵族名册中除名之前,安德鲁在10月宣布,为了“把家庭和国家放在首位……经陛下同意,我不再使用约克公爵这个头衔”。但是,要正式撤销他的公爵头衔,必须经由议会立法,而这又要求法院首先裁定他犯有罪行。由于英国的法院尚未作出他有罪的判决,所以安德鲁在法律上仍然是约克公爵,将继续保有该头衔直至去世。现阶段这个头衔只是“休眠”了。

2022年9月19日,英国伦敦,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左)、安妮公主(中)和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7日,安德鲁王子发表声明,宣布放弃约克公爵头衔和嘉德勋章成员身份,原因是他与杰弗里·爱泼斯坦丑闻有关。(图源:视觉中国)
高级王室成员被剥夺公爵头衔这种事,上一次发生在1919年,两位公爵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作战,而被剥夺头衔。但这两人只是远亲外族,一百多年后的安德鲁,仍排在王位继承顺序的第八位,如果他的头衔真的通过议会法案被剥夺,那么“约克公爵”头衔将第八次并入王冠,也就是说,它将重新回归君主名下,由查尔斯三世国王决定是否以及授予哪位王室成员。这不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举动,讽刺的是,这一划时代的举措只能给王室的名誉造成更大的损害。
接下来的麻烦是,“约克公爵”的爵位传给谁呢?未来国王威廉的第二个孩子夏洛特公主,或第二个儿子路易王子,似乎是这一头衔最自然的继承人。他们愿意继承“约克公爵”这一头衔吗?安德鲁依然“坚决否认针对我的所有指控”,但他引发的一系列丑闻,已经让“约克公爵”这一封号在下一代中蒙上了阴影。
王室遇到了哲学危机
法律已经裁定死去的弗吉尼亚·朱弗雷对安德鲁的指控无法继续调查,FBI今年早些时候也终止了对他的调查。但是更多的爱泼斯坦的文件被披露出来,显示安德鲁与其中的关系甚为纠缠。查尔斯摘掉弟弟王子的铁帽子,似乎表明他并不完全相信弟弟的否认。在英国,已有迹象表明,议会可能会对安德鲁的事务启动正式调查。

安德鲁和年轻的弗吉尼亚·朱弗雷(图源:The Guardian)
查尔斯现在每周仍在接受癌症治疗,他对弟弟的容忍已到了极限。今年4月,爱泼斯坦性犯罪受害者朱弗雷自杀身亡,10月她的回忆录《无主之女》(Nobody's Girl)出版,书中揭露了她遭到的性虐待。安德鲁俨然成为王室,乃至整个国家的敌人。
查尔斯在去年停止向弟弟支付100万英镑的年度津贴,今年11月对他下了驱逐令,要求他搬出皇家小屋,搬到更“简朴”的住所。安德鲁和哥哥谈判妥了,他将获得一笔年金,由查尔斯的私人资金支付,以免他在平民的新生活中入不敷出;查尔斯还会给他一笔搬家补偿金,搬迁补偿方案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这是查尔斯力求破财免灾,“彻底解决”安德鲁问题的决心。再不与安德鲁切割,王室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君主立宪制确立已有三百多年,英国民众与王室之间早已形成不成文的“契约”,双方都深刻理解其核心原则:王室成员因出身就享有地位和财富,这是有条件的,作为交换,他们必须满足公众对他们的期望——他们应该秉持一定的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国家在国内外的利益。

《王冠》剧照
在现代社会,履行这一不成文的契约尤为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温莎家族曾是把国家和民众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抗敌的核心,共同牺牲的记忆为王室争取到了公众很长时间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会自动“储值”,查尔斯早在1994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他接受采访时说:“像王室这样特殊的存在,如果不考虑人们的态度,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查尔斯国王尽管年轻时个人生活饱受批评,但他从王储时期就勤勉工作,热切关注社会问题,前首相梅杰对他赞誉有加,称他是有高度责任感的君主,“在我担任首相期间,我们会面时讨论了广泛的问题,我发现这些会面非常有益。……我认为这是他的责任……我是更喜欢一个对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合理担忧的王位继承人,还是对我们人民的生活和问题视而不见的人?对我来说答案很清楚。”
现任威尔士亲王威廉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要保障王室有长远的未来,必须不断变革,将败家子剥离出王室大家族,只是变革的一个表现。因此他对叔叔表现出很强硬的态度,甚至放话说,将来他的加冕礼不允许叔叔前来观礼。

威廉王子近日接受BBC采访视频截图
长期报道王室新闻的记者玛丽娜·海德(Marina Hyde)认为,剥夺安德鲁头上的王子、约克公爵、殿下等一系列头衔、称号,并不意味着麻烦就结束了,反而暗示王室现在遇到了最危险的危机,那是一种哲学性的危机,因为“彻底剥夺王子头衔”会摧毁整个王权概念。王权概念的根基是“君权神授,王室成员出生即是王族、蓝血,这群人的存在是特殊的、超凡的”。
英国王室常常自称是一个“公司”(the Firm),实际上王室不是公司,也不是默多克家族那种家族企业,不能由族长决定“哪个家人来挑大梁”。开除犯错误员工、绩效评估、意见反馈、反歧视培训之类的公司人事制度都是些平民事务,以王权概念来看,是不适用于君主制和王室成员的。君主也不可以随意调岗或退休,所以女王要求自己必须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公众热情呼吁的“跳过令人失望的查尔斯,直接传位给威廉”,或者“辛勤执政几十年,退休吧”,她都充耳不闻。从哲学意义上说,为长期维护王权,已故女王和查尔斯、威廉必须接受命运发的牌。
也许你觉得21世纪还存在君主制很腐朽,王室成员也很愚蠢,但事实就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号称“地球上最坚固的非功绩制体系”,一旦允许有成员可以被开除出这个体系,比如这次的安德鲁被“去王族化”(unroyalled),就意味着开始质疑、撼动君主立宪制。

《王冠》剧照
如今,公众舆论迫使国王开除自己的亲弟弟,这种“内部人事调整”一旦开了头,未来再要求下一个“人员变动”就容易得多了。就像打地鼠游戏,每出现一次危机,都会有人跳出来问:“你都砍过一个了,已经有了先例,为什么不能把现在这个惹人不爽的也砍了?”所以,把安德鲁·蒙巴顿-温莎先生“去王子化”非但不会巩固君主制的未来,反而在宏观上加速了它的终结。如果哪一天英国取消了君主立宪制,转折点就是安德鲁被开除出王室的这一刻。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